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红掌网络    访问量:526    发布时间:2020-05-11 08:38


(一)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1、全球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全球 IT 外包服务市场容量巨大且逐年稳步增长

软件外包与服务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信息技术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以及外包服务供应链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推动下,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增长。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的重要角色,决定了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稳定而持续的需求。扣除美元汇率波动影响,2017 年预计全球IT 外包服务支出为10,380 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4.5%,预计2018 年、2019 年全球IT 服务支出分别为10,850 亿美元、11,360 亿美元,同比增长4.5%和4.7%。全球IT 服务支出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全球信息技术投资市场容量巨大。

全球IT外包服务市场规模

(2)全球专业化分工深化,为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加速发展提供新空间

软件外包与服务作为全球 IT 服务市场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发展已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中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以服务业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全球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全球发包市场中,软件发包量与发包商所在国家的软件基础、经济条件息息相关。从全球范围看,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占据着软件产业的主导地位,这些地区日益高涨的人力资源费用使当地企业的软件外包需求大幅增加,成为软件外包的主要需求市场。因发展中国家在税收、人力成本等方面较发达国家具有优势,因而发展中国家为主要接包商,目前已形成了以印度、中国、马来西亚等国为主要接包方的市场格局。 2008 年以来,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使得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对经济衰退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这为发展中国家承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布局。这些国家的 IT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IT 竞争力指数不断提高。据统计, 2015 年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外包企业在全球软件外包100 强占 36 席。2017 年,印度、中国和马来西亚在财税吸引力、技术人才和商业环境方面综合实力排名前三位。

排名

国家

财税吸引力

技术人才

商业环境

综合得分

1

印度

3.3

2.63

1.14

7.07

2

中国

2.37

2.69

1.26

6.31

3

马来西亚

2.92

1.47

1.72

6.11

4

印度尼西亚

3.25

1.53

1.2

5.99

5

巴西

2.65

2.02

1.27

5.93

6

越南

3.31

1.39

1.22

5.92

7

菲律宾

3.13

1.57

1.17

5.87

8

泰国

3.06

1.38

1.43

5.86

9

智利

2.54

1.33

1.88

5.76

10

哥伦比亚

2.85

1.45

1.43

5.73

(3)全球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产业链不断升级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所需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全球软件外包与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一方面,云计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商务分析等新兴领域的软件服务外包细分市场将不断涌现。另一方面,跨国企业将更加关注软件外包服务商的丰富行业经验、稳定服务、能否为企业带来价值等能力。因此,随着全球软件外包服务内容纵深拓展,全球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产业链不断升级。

2、我国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我国离岸外包市场高速、高质增长

随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本土服务商水平的日渐提升,服务外包市场持续为中国的产业转型注入动力。2016 年全年,我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金额分别为 2,293 亿元、 809 亿元和 1,78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4%、 35.9%和 15.5%。我国软件离岸外包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软件外包服务出口从 2007 年的 10 亿美元增长到2016 年的约 127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32.63%。

2007-2016年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出口情况统计

从业企业及人员方面, 2016 年我国从业企业达到42,764 家,一大批规模迅速扩张、实力持续增强的外包企业带动中小外包企业的发展。 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内需市场持续扩大和国际市场有效拓展是该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业务构成来看,随着服务商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业务从最初的软件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低端、低附加值业务,逐步向行业应用开发、产品研发、咨询服务、解决方案等转移。从业务来源地区看, 2016 年我国离岸软件外包业务中,承接美欧日和香港地区等主要发包市场的服务外包执行额 3,086 亿元,同比增长 19.3%;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额 841 亿元,占我国承接离岸外包的 17.2%。

(2)国内外包需求日益旺盛,金融外包业务比重提升较快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伴随着产业升级和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软件外包需求得到大量释放,国内外包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接受 IT 服务的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的壮大,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其与中国相关的服务外包到中国来执行。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对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需求快速增加。同时,出于业务发展和成本控制的考虑,国际金融外包也呈现向亚太地区转移的集中趋势,我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金融外包服务中心。我国金融产业外包市场规模将由 2011 年的 120 亿元增长至2018 年的 79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1.0%。

(3)企业面临向产业链上游转型升级

由于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导致低端软件外包市场面临洗牌。而上游软件外包市场受市场进入门槛和客户严格要求的限制,竞争壁垒较高,因而利润率水平较高。我国外包企业在向产业链上游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业务架构重新定位、技术升级、人才招聘及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诸多挑战。 目前业内转型主要有如下路径:一是从低端劳动和知识密集型编码业务提炼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根据服务外包经验整合行业方案,从单一人力外包输出的企业提升为可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二是把握市场行情,根据自身技术实力, 加强自研产品的开发;三是将企业已有知识产权产业化,把出售知识产权作为一个重要的业务形式。

(二)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对日软件外包市场将维持稳定增长

(1)出于文化习惯,对日软件外包以间接接包为主

软件外包中,与最终用户签约的外包商为一级接包商,与一级接包商签约的为二级接包商,以此类推。日本最终用户在发包时,不仅希望一级接包商具有很深的行业知识与业务咨询能力,与本企业有良好的信任关系,更希望它有足够的资金抗风险能力和在日本本地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因此,一级接包商一般都是本地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日本只有 30 多家。这些一级接包商控制了客户资源,熟悉客户的业务细节,与客户有良好的信任关系。一级接包商在完成系统分析、架构设计等前端流程之后,再将其余的部分外包出去。由于文化、语言因素及地理位置的相近性,中国软件企业成为了日本一级接包商最主要的外包合作商,日本的离岸服务业务的 70%发到了中国。中国的软件企业一般只能接到第三、第四层级的工作,利润率不高。而一旦进入第二级接包商行列,项目规模和利润率都将大幅提升。少数优秀的中国软件企业通过与日本一级软件接包商的长期合作建立起来的品牌和信誉,并通过自身服务能力和完成质量的提升,正逐步获取一些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项目。

(2)为降低经营成本求发展,日本企业将不断增加离岸软件外包业务量

我国软件外包与服务企业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一般情况下,最终用户支付给日本一级软件接包商的单价为 200~300 万日元/人月,日本一级软件接包商将业务分包给日本本土二级软件分包商的价格为 100 万日元/人月左右,而分包给中国较优秀的软件外包企业的价格为 30~40 万日元/人月。日本一级软件接包商通过实施软件离岸外包的战略,能有效降低其成本。其外包金额占其生产成本的 34.52%,对中国企业的发包金额从 2004 年的 64.59 亿日元增加至 2016 年的 188.15 亿日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32%。总体上看,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加大了服务项目的发放,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升。

(3)对日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增长

因人口老龄化,日本 IT 人才资源欠缺。据统计,日本仅 IT 软件编码业的技术开发人才的缺口就在 10 万人左右,再加上世界 IT 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日本企业不得不选择成本低的海外 IT 服务外包,使得日本软件离岸外包服务市场不断增长。2016 年日本 IT 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55,003 亿日元,比 2015 年增长 2.1%。而随着离岸外包服务范围的扩大、日本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求发展等, IDC 预计至 2020 年日本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会以年均 14.4%的复合增长率发展。中国作为日本最主要的发包地,预计未来对日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稳定增长。2016 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国际业务中,承接美欧日和香港地区等主要发包市场的服务外包执行额 3,086 亿元,同比增长19.3%。

2、国内证券业 IT 解决方案行业将伴随金融创新实现快速增长

(1)我国证券业概览

截至 2017 年 6 月底,我国共有 129 家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为 5.81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0.35%;所有证券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合计为 1.75 万亿元。

2011年至2017年6月我国证券业的经营情况

项目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1-6 月

总资产(万亿元)

1.57

1.72

2.08

4.09

6.42

5.79

5.81

净资产(万亿元)

0.63

0.69

0.75

0.92

1.45

1.64

1.75

净资本(万亿元)

0.46

0.5

0.52

0.67

1.25

1.47

1.5

营业收入(亿元)

1,632.31

1,294.71

1,592.41

2,602.84

5,751.77

3,279.94

1436.96

-代理买卖证券净收入(%)

45.29

39.93

47.68

40.32

48.5

32.1

27.04

-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

12.96

13.7

8.08

9.23

7.09

15.85

11.78

- 投 资 净 收 益(%)

13.49

22.41

19.19

27.29

25.48

17.33

25.46

-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

2.37

2.07

4.41

4.78

4.96

9.04

9.74

-利息净收入(%)

14.18

13.61

11.59

17.41

10.66

11.64

13.77

-其他业务(%)

11.71

8.28

9.05

1.24

3.29

6.55

4.7

净利润(亿元)

460.97

329.3

440.21

965.54

2,447.63

1,234.45

552.58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收入还是以经纪业务为主,面对市场化、规范化和严峻的市场环境所带来的冲击,证券公司必须不断业务创新实现利润增长。

(2)我国证券业的软件投入情况

2012 年、 2013 年、 2014年证券公司的 IT 总投入分别为 166.2 亿元、 174.5 亿元和 192.4 亿元,其中软件投入规模为 39.9 亿元、 45.2 亿元和 53.9 亿元,占 IT 投入的比例为 24.0%、 25.8%和 27.5%,截止至 2016 年底,证券公司的 IT 总投入约为 240 亿元,比重逐年提升。

(3)伴随着金融创新,我国证券业 IT 解决方案行业将实现快速增长

证券业作为金融服务中介,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力量。我国证券业目前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作用较弱:2017 年 6 月股票和债券融资合计 23.91 万亿元,仅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 14.32%。从总资产规模来看, 2017 年 6 月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 236.54 万亿元,证券行业总资产 5.81 万亿元,证券业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为了改变证券业现状, 2012 年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分别围绕发行、分红、退市等市场基础制度及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和行业自律进行进一步完善,为证券行业的稳健发展和创新转型夯实了基础。预计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将加速变化,券商创新业务的复杂性将推动证券业 IT 投入持续上升。我国证券行业 IT 应用系统未来将在 IT 系统进一步扩容、优化,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数据集中、交易集中、容灾备份和新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测试五个方面快速发展。

(三)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现状

我国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尚处于成长期,行业内企业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较低。相比较印度拥有众多十万人规模的外包企业,而中国最大的外包商仅有 2.8 万人。尽管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公司所处的外包产业链上游行业,由于存在较高准入门槛,竞争尚不激烈。未来从事产业链上游软件外包业务、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资源、较高的业务技术成熟度、较大的接单能力的企业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2、行业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内优秀企业在所处细分市场取得快速发展,随着市场及企业规模进一步拓展,未来行业内的企业竞争将加剧。

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基本情况如下

公司名称

基本情况

上海二三四五网络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原名上海海隆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9 年 4 月,注册资本为 19.33 亿元,其主营业务原为对日软件外包服务, 2014 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新增互联网相关业务。二三四五于 2007 年 12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195。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员工人数为 2,315 名, 2014 年、 2015 年和2016 年软件外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32 亿元、 4.47 亿元和 4.43 亿元。二三四五已于 2016 年 12 月将从事传统对日软件外包服务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海隆软件有限公司 100%股权对外转让。

中讯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5年8月,其主营业务原为海外软件外包及IT技术服务,涉及证券、金融、保险、通信、流通、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中讯软件于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299。中讯软件已于2015年将绝大部分对日软件外包业务出售并转型游戏及体育相关产业。截至2015年12月31日, 员工人数为182名, 2014年、 2015年软件外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80亿港币、 3.97亿港币。

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1年4月,注册资本为980万美元,其主要业务为对日软件外包,外包业务涉及证券、保险、物流、企业管理等应用领域。中和软件系上海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624)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旦软件园有限公司和全资子公司日本中和软件株式会社投资的子公司,外包主要客户为野村证券综合研究所等。中和软件2014年、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6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 2.31亿元、 2.60亿元和1.18亿元。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6年5月,注册资本为3.68亿元,是以软件技术和服务为核心,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 系统集成、 软件外包服务、 嵌入式软件、 BPO服务、 ITO服务及IT教育与培训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公司。其国际外包服务中主要为对日软件外包,与NEC、 NEC软件、 NTTDATA、日立solutions、新日铁系统集成株式会社等众多日本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已于2015年7月15日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代码832715。截至2017年6月30日,拥有员工7,572名。 2014年、 2015年、 2016年和2017年1-6月国际软件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 6.95亿元、 10.00亿元和5.54亿元。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6年6月,注册资本约3.58亿元,是以软件技术和服务为核心,为国际、国内客户提供专业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和服务。润和软件已于2012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300339。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员工6,467名, 2014年、 2015年、 2016年和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7.30亿元、 11.23亿元、 13.15亿元和6.96亿元。

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5年4月,注册资本为1.77亿元,是一家面向全球的IT咨询、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博彦科技已于2012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649。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8,914名, 2014年、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 17.18亿元、 19.34亿元和10.43亿元。

3、行业竞争发展趋势

(1)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客户对接包企业行业经验、服务能力、技术水平、供给规模的要求逐步提高,行业内较大规模企业的发展趋势将显著优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可通过在异地建立开发基地提高交付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异地客户和开拓异地市场,同时通过在国内外证券市场融资,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而中小企业因规模较小、品牌影响力小、技术成熟度较低,在服务能力方面无法满足客户持续增加的订单要求。加之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其经营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将日趋集中。

(2)市场竞争领域向产业链上游转移

由于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将导致软件外包市场面临洗牌。只有拥有较高的研发能力,能为客户提供从咨询、基本设计、开发、测试、上线、 维护等软件全生命周期作业服务,才能得到较快发展,而仅提供代码编写服务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四)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的上游行业为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及软件外协开发商。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供给市场成熟,竞争充分,价格较稳定。而软件外协开发商由于数量众多且议价能力不足,价格也较为稳定。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软件外包与服务行业下游主要为规模较大的国际 IT 服务提供商及国内外 IT软件最终用户。这些客户信用较好,一旦确立合作关系,双方将维持较长的合作时间。另外,跨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对中国的软件发包额,国内信息化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下游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将促使软件外包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软件外包与服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